□晏揚 浙江
  最近有個叫“甜媽”的網友很火,網上熟悉她的人都喊她“瘋媽”:孩子寫作文《桃花》,卻不知道桃花長什麼樣、是什麼味道,“女兒對大自然太陌生了”,於是她索性在重慶市北碚區鄉下包下一座山,山上有果樹,有蔬菜,有野草。“我想讓這裡成為女兒的成長基地,讓她在這裡除草、種植、挖土豆,近距離認識自然、瞭解自然。”
  乍一看,這位叫甘霖的媽媽確實夠瘋狂,為了讓女兒寫好作文,竟然去鄉下承包一座山;可細一想,這位媽媽的行動確實令人感動———不只是感動於她對女兒的愛,更感動於她的教育方式和理念。
  人類本來就是大自然的產物,或者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。親近自然、認識自然、熱愛自然既是人類的天性,也應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。可如今,城裡的孩子成天被關在教室里埋頭苦讀,看到的是高樓大廈組成的“城市森林”,大自然對於他們是無比的陌生和遙遠。不知道桃花長什麼樣的城裡孩子何其多,當他們學習“人面桃花相映紅”這樣的古詩時,可能會產生隔膜感;而四體不勤、五穀不分的孩子,想必難以真正理解“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這樣的千古絕唱。
  顯然,甘霖女士包下一座山,不只是為了讓女兒寫好一篇作文,更不只是為了讓女兒聞聞桃花的味道,而是要把這座山當做女兒的“成長基地”,讓女兒和她的小伙伴們在這裡補上自然教育課。“我會讓孩子們進行農耕體驗,請當地的農民當老師,教他們每種蔬菜或植物什麼季節播種,什麼時候除草、收割,整個過程孩子們都要親自參與。”甘霖說,遇到自然災害、收成不好,她會告訴孩子們農作物是靠天吃飯的,天氣好壞決定產量,這又是新知識……我大段引用甘霖的話,是想讓諸位讀者看看,這位媽媽包下一座山的“瘋狂”舉動其實是很理智的。
  當然,承包一座山花費不菲,“瘋媽”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需要大量金錢支撐,非一般家庭可以仿效。正因如此,我認為包下一座山的本該是學校或教育部門,給學生上自然教育課的責任,也本該由學校和教育部門承擔。包下一座山一年可能需要幾萬、十幾萬元,學校和教育部門完全有能力承擔,何況無須每個學校包下一座山,幾個學校聯合承包或者一個區(縣)的教育部門包下一座山,就能夠為所有學生提供一個“自然教育基地”。即使不包下一座山作為“自然教育基地”,也要通過其他方式多讓學生走進大自然、感受大自然、認識大自然,在此過程中增長知識、放鬆身心、磨煉意識、接受美的熏陶、增進同學情誼,其教學效果定然好於把學生關在教室里上《自然》課。
  確實,這樣的自然教育不是升學考試的內容,學校和教育部門或許沒有積極性。可是,連“瘋媽”等家長都意識到自然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不可或缺,為什麼學校和教育部門反倒意識不到或不重視?“瘋媽”自己包下一座山對女兒進行自然教育,可以說是對當前學校教育方式和理念的拷問乃至抨擊,她以這種誇張的方式將學校教育的缺陷暴露出來,表達著對學校教育的不滿。這大概是母親“包山教女”的最大價值,也是最值得思考之處。  (原標題:“包下一座山”的本該是學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q06cqbz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